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朝廷紧逼,断粮断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朝廷紧逼,断粮断饷(2 / 2)

谷軴

可要议和,东江镇就是绊脚石,毛文龙更是个大障碍。除掉毛文龙,既称了皇帝和朝中文官集团的意,又为议和扫清了道路。

而没有了毛文龙坐镇压制,再加上袁督师安插的人运作,东江镇内部的矛盾,多半会爆发。

没错,东江镇也有着内部矛盾,主要是互不服气的将领。争权夺利,是人的劣根性,东江镇将领中,肯定也难以避免。

没有了足够威信的主帅坐镇,东江镇内部或是分崩争斗,或是各行其是,很难再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当然,这样的东江镇更容易控制,无论是朝廷,还是袁督师,恐怕都更希望如此。

至于打建虏平辽东,没有东江镇照样能成。

现在这个时候,崇祯君臣也不认为建虏会对大明产生致命的威胁,更不会相信就是人口不足百万的建虏,最终能席卷天下。

我泱泱大明,子民亿兆,幅员万里,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哪里是困于一隅的建虏能比的。

对于郭大靖的分析判断,在座的人都没显出太多的惊讶,袁督师的平辽方略就说了嘛,战为奇著,和为旁著。

只不过,袁督师的侧重点进行了改变,变成了和为主,守为正,战为旁。

“袁大人与建虏议和,早已有之,不足为奇。”刘兴祚说道:“以前东江镇归登莱巡抚节制,尚无太大影响。如今却是不同,袁大人是定要让东江镇与其步调一致的。”

刘奇士耸了耸肩膀,说道:“那又如何?还能让咱们退出金州,或是不打建虏吗?”

郭大靖哂然一笑,说道:“慷慨大义的袁督师,自然是不会明着让东江镇这么做。但他已经把东江镇粮饷物资的供应捏在手中,削弱打压,却是很方便的。”

停顿了一下,郭大靖沉声说道:“不是自夸,若不是郭某百般筹措,上次再加现在两次断绝粮饷,东江镇恐怕不垮,也实力大损,对建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刘兴治用力点头,说道:“确实如此。特别是失去朝鲜的屯田,东江镇完全依赖朝廷的粮饷。末将不敢想象,没有郭将军的筹措,东江镇军民会如何凄惨?”

刘兴祚若有所思,看着郭大靖,缓缓说道:“大靖,你早就料到了?所以才提前准备。要是临时应变,恐怕来不及吧?”

郭大靖垂下眼帘,沉声说道:“有些事情不能说,也说不清楚。如果你们相信我,那就全心全意地为东江镇的强大而努力。也就一两年,你们就能看到形势的大翻转。”

带着嘲讽的笑意随手指了个方向,郭大靖说道:“五年平辽的袁督师会倒台,会被千刀万剐,朝堂大佬也会被牵连,死的死、罢的罢。”

郭大靖的话说得也很明确,提醒在座众人,别看着袁督师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是东江镇的顶头上司。可好景不从,谁要是抱粗腿,下场会很惨。

刘兴祚等人显出惊愕之色,没想到郭大靖说话这么狠,连千刀万剐都说出来了,可见对袁崇焕的观感极其恶劣。

“我们什么时候不相信你了?”

刘奇士率先表态,还代表了另外两个姓刘的,“姓袁的不是个好鸟,咱们援朝作战时,他就冷眼旁观。宁锦被攻时,又胆小如鼠,腆着脸要咱们出兵牵制……”

三弟不喜欢的,做大哥的就一定要更加厌恶。刘奇士的思维很简单,别说袁崇焕,就是三弟骂皇帝,骂毛文龙,他也要站脚助威,大声附和。

刘兴祚和刘兴治也心中了然,这是郭大靖实话实说,提醒他们别站错了队。

当初安排他们到东江镇,确实有分权制衡的意思。但现在,可别胳膊肘朝外拐,跟着看上去风头一时无两的袁督师。

“大靖,你就放心吧!”刘兴祚再次称呼郭大靖的名字,既表亲近,也颇诚挚,“吃里扒外的龌蹉事情,我们兄弟干不出来。”

刘兴治笑着说道:“不说毛帅,咱们的顶头上司是郭将军,肯定听从号令。再说,这么长时间了,谁看不出来,跟着郭将军才能建功立业,才能吃香喝辣。”

郭大靖哈哈笑了起来,这好象是特么的土匪招兵,什么吃香吃辣,还抢男霸女呢!

“好,咱们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郭大靖把茶碗重重地一放,朗声道:“要平辽灭虏,袁崇焕不行。他要议和,咱们能答应吗?”

“不能。”刘兴祚这回大声地作了回答,“就是咱们能答应,与建虏有深仇大恨的官兵,也不答应。”

刘奇士猛地坐直了身子,说道:“议个屁和?!打了这么多年,死了这么多人,不报仇雪恨,反倒要和建虏谈判,还要封他们官,和投降有什么两样儿?”

郭大靖用力拍了下桌子,说道:“议和就是割土投降,就是卖国。就是没有朝廷的支持,郭某但凡有一口气,也要与建虏打下去。”

“跟着你干便是。”刘兴祚反倒放松下来,沉声说道:“割土,卖国,这话正说到议和的要害。再怎么狡辩,也难以洗白。”

“平定辽东,跟建虏打到底,这没什么犹豫的。”刘兴治说道:“建虏阴险反复,就算议和成功,也难保长远。真不知道那帮人怎么想的,愚不可及。”

刘奇士咽了口唾沫,眼睛四下踅摸。

他觉得光喊有些不够劲儿,这要一大碗酒咕咚咕咚喝下去,再把碗把地上一摔,在噼哩啪嚓的声响中,才够气势。

郭大靖就不用说了,跟建虏有深仇大恨;刘兴祚兄弟,以及刘奇士,也都对建虏恨之入骨。

这也是东江镇会成为袁督师议和的障碍的一个原因。就算毛文龙同意议和,东江镇军民也不会答应。

除非是逼不得已,谁逼的,自然是大明朝廷,崇祯皇帝,以及要议和保命的袁督师。

要说在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需要集中力量镇压的时候,与建虏议和能免除两面作战的不利,或许还有情可原。

但现在的形势下,议和就是卖国,确定无疑,不能狡辩。

当然,袁督师有他的理由和借口来糊弄崇祯,那就是麻痹皇太极,为锦州、大凌河等城争取修筑的时间。

郭大靖分析判断的很到位,对这三位也没有丝毫的避讳和隐瞒。这既显出真诚,又是信任。

“飞骑要扩充到五千,并在明年入秋前训练完毕。”郭大靖斩钉截铁地说道:“枪骑兵也至少要达到五千,万骑的计划不会更改。”

有钱,有人,有枪,有炮……说多了都是眼泪,干就完了!

………………

随着朝廷切断粮饷,金州也迎来了气温的下降。

今年的寒潮比去年还要明显,春天升温晚,秋冬下霜降温早。说白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缩短了。

在金州,除了些白菜、萝卜,主要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产量也进行了汇总,该是百姓的分给百姓,该是官家的收入官仓。

土豆、黑麦是没有问题,产量分别达到了三千斤和两百斤,属于当时条件的正常水平。玉米则受到了影响,亩产只有三百多斤。

这与后世的产量差距很大,黑麦和玉米连一半的亩产量都达不到。

可也不能苛求,没有化肥,没有科学的田间管理,没有高产早熟的种子,能达到这样的收获,已经是非常难得。

至少,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产量不仅是丰收,而且是大丰收。特别是土豆,一亩顶十亩,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吃,着实让百姓大喜过望。

“明年要削减玉米和黑麦的种植面积,由官上发通知,老百姓想必也是乐意的。”陈继盛放下了文件,作出了新的决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