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50、251章 天下守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251章 天下守衡(1 / 2)

话说正所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想当年(将来),西楚霸王项羽在面对刘邦数十万大军的围剿,兵败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于是自刎于乌江而死。

项羽如此的气节,或许是因为受了屈原的影响,以为他的死能够激励起楚地男儿复仇的决心与勇气,再加上他死要面子的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最终宁死不肯过得江东。

而屈原又是受了谁人影响?听闻君辱国破,宁肯是跳入汨罗江也不肯忍辱偷生?

想来,应该不会是他诸樊。

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屈原,项羽的那种甘愿赴死,绝不受辱的胸怀与气魄,与此时此刻的诸樊是极为相似的。

至少他们都以这种看上去十分悲壮的形式,完成了他们所认为的最值得,也最有意义的人生抉择。

只是,诸樊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所载的第一个战死沙场的一国之君,此时此刻他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一些。(是不是世界历史上首例,不清楚)

此刻,他若死了,那么首先,于此地被俘虏的六千吴国男儿也毫无疑问的,会随着他一起赴死。

换句话说,他此次带来的一万五千多吴国男儿都将全部埋骨于此。

他诸樊自然可以为了个人的荣誉而慨然赴死,留下战死沙场,宁死不降的千古美誉。

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士兵,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始终对他忠心耿耿的士卒呢?

他们呢?

在这个年代,他们的事迹只可能出现在各国的史册当中,可能就不过是简简单单,冷冷冰冰的十几个字:“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而至于他的那些手足弟兄,谁人又还能记得住他们?他们是谁?可有姓名?

此战过后,他们这些人终将会化作尘埃,被一股又一股的清风所吹散,直至最终于天地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得并无任何意义。

诸樊怔怔立在原地,双眼之中已经满是血丝,胳膊上的伤口处也再度流出鲜血,顺着手臂混入雨水与汗水,最终浸入这片深沉的土地。

他愤怒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不喜欢这样的选择,更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

死?他并不惧怕。

可是,他的确不能因为他一人之死,而连累了随他出生入死的数千名吴国好儿郎!

“大王若薨,我等绝不苟活!”

“对!绝不苟活!”

就在这时,吴军之中忽的传来一道振聋发聩的声音。

接着,一千多名随他突出外城的吴国士兵纷纷紧握手中兵器,以悍然而倔强的姿态喊出了那句他们心中的信念。

“绝不苟活!”

“绝不苟活!”

“绝不苟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吴国男儿们用他们的呼喊声,甚是明确的告诉了他们的王,告诉他们一生追随的王,他们会跟随他一道赴死,即便是骨埋他乡,魂飞千里,他们也在所不惜!

在这个寒雨淋漓的世界,吴国男儿们的声音是这样的响亮与震撼,像是一道道惊雷在本没有雷声的雨天里震耳欲聋,哗啦啦的雨声无法掩盖。量是楚军严阵以待的杀气也无法阻止。

他们就像一个个迎着穹出了这一句此时似乎已然有些违背他本心的话来。

他的本心,在看见了吴人如此坚毅不屈的精神后,自是希望诸樊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让他能够选择不以如此屈辱的方式苟活下去。

可是,他又不能继续让吴楚两国再继续这样打下去,他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名节,便去毁掉无数人的太平安稳。

“在下李然,李子明。”

“吴国的男儿郎们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可是今日一战,胜负已分,再做牺牲亦是无谓。而君上若一意求死,那吴楚两国日后便不知还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

“君上可以摒弃一切慨然赴死,吴国的好儿郎们或许也愿意追随您同埋于黄土之下,可是此间的一切后果与苦难,最终却需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妻儿老小,乃至是所有吴人去承担?”

“况且,大王若死,吴国之社稷又该如何?吴国若乱,楚势更盛,届时整个天下亦不能幸免。”

“所以,还请君上三思啊。为天下守衡之大计,请君上莫要志死以明小节啊!”

李然朝着诸樊躬身一揖,肃然的脸上满是敬意。

——

第251章_坏事的伍举

李然的到来,他的这一番话,恰好是戳中了诸樊心中最不愿提及的地方。

战场之上,生命本显得无足轻重。

可战场之外,与这些生命所维系的千千万万的族人,却是整个国家的命脉所在。

在华夏的土地上,从未有过真正令所有人都为之信奉的信仰。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而从未间断,炎黄子孙之所以百折不挠,坚定不屈,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所信仰的,并不是虚无的神,更不是虚无的造物主。而是他们彼此所深切关爱着的,这片土地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当诸樊得知自己之死,居然会牵连如此之多,他内心确是有了一丝的动摇。

诸樊虽称不上是一个仁君,甚至算不上一个明君,可是在面对这样的重要抉择之时,他以往的固执与自负都在此刻化作乌有了。

他的心里此时此刻所能承载的,便只剩下他的儿郎们,以及那一方故土。

李然的名字,他自然是听过的,无论是平丘之会还是虢地之会,又或者是他在郑国的所作所为,李然的名字已算得是响彻九州了。

面对这样的“君子”,吴王诸樊算是认清了现实。

他虽然不知道李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是,如今有着李然相助的楚国,那绝不是他所能战胜得了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