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武锻大明> 第177章:迁都北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迁都北平(2 / 2)

说到这里,朱允炆微微摇头:“朕没心思跟他们多费口舌。”</p>

“先迁移一些职能部门来北平,等个年,朝廷主要部门,已经习惯了在北平办公。”</p>

“哈哈哈!”</p>

“到时候朕再宣布迁都,或许会容易许多,况且现在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办理。”</p>

迁都北平!</p>

这是在朱允炆穿越过来时,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p>

首先就是应天府不适合一个庞大王朝建都,其次就是历史上在这里建立的国家,都属于短命王朝。</p>

虽说这有些封建迷信。</p>

但是朱允炆也希望大明王朝,可以千秋万代。</p>

还有就是——</p>

历史的大明王朝,最后不就是将都城迁移到了北平嘛。</p>

咱们遵循一下历史。</p>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朱允炆对于大明王朝未来的规划,以及他最终目的。</p>

统一全世界。</p>

对于亚欧非三大洲还好说,主要还是美洲大陆,一旦天下统一,国都就非常的重要。</p>

北平,距离欧洲非洲很远,但是欧亚非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如今大明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铁路,火车已经开始允许。</p>

将来火车肯定是要开到欧洲去的。</p>

只要铁路网建设完成,欧亚大陆就会更加便捷,更何况未来还会出现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p>

其实迁都北平,朱允炆第一考虑的是美洲。</p>

美洲与亚洲隔着一条白令海峡,等北平到白令海峡的铁路建成通车,北平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挥使。</p>

未来会有大量的移民从北平运往美洲大陆,京师设在北平,方便指挥。</p>

只不过迁都是个大事情。</p>

朱允炆打算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正式宣布这件事,现在北平的地位依然是行宫。</p>

接下来朱允炆还有很多事情要办。</p>

……</p>

三年后。</p>

北平,奉天殿。</p>

朱允炆看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澹澹一笑说道:“诸位爱卿,我们已经在北平生活了三年。”</p>

“诸位,想家否?”</p>

“啊”</p>

大殿上的文武大臣都是一愣。</p>

见大臣们没有说话,朱允炆呵呵一笑说道:“看来诸位爱卿已经习惯了在北平的生活。”</p>

“既然如此!”</p>

“既然诸位爱卿已经习惯了北平的生活,那朕也就不再折腾大伙儿了。”</p>

霎时间整个大殿突然安静了下来。</p>

三年前,皇帝带着后宫妃嫔,皇子公主们巡游北平,可是他一家子来了北平之后,就没在南下过。</p>

最近这三年。</p>

朝廷的大小部门,陆陆续续摆到了北平临时办公,而北平行宫却在不停的扩建修葺。</p>

仅仅三年时间。</p>

北平行宫已经十分接近应天府的紫禁城,平日上朝时,大明君臣就在三大殿最前面,也是最为高大的这座大殿内进行。</p>

两年前,朱允炆将这座大殿命名为奉天殿,本来这座大殿也是按照应天府紫禁城三大殿修建的。</p>

此时朱允炆突然说这样的话,很多大臣其实早就预料到了,但是真当朱允炆如此郑重其事,而且还是在奉天殿朝会上说这事儿。</p>

他们还是有些不太适应。</p>

“朕决定!”</p>

朱允炆沉声说道:“从即日起,正式将都城迁至北平,金陵降为陪都。”</p>

“陛下!”</p>

一个老者,出列说道:“迁都事关国本,老臣以为应当商议之后再做决定。”</p>

呵呵!</p>

这老头姓刘名程,是现任大理寺卿,他能站出来说话,朱允炆并不意外。</p>

因为这三年里,他又多次上奏朝廷长期在外,这与国不利,应早日回返京师,只是朱允炆以北平至白令海峡的铁路还未修通为由,表示要暂时留在北平。</p>

可是现在,朱允炆直接提出迁都北平,老头儿本来应该是想反对的。</p>

但是——</p>

最近三年,朝廷很多部门都已经搬迁到了北平,现在直接拒绝好像没有什么意义。</p>

提出商议,或许是他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p>

因为一旦朱允炆拍板定下来,这件事就无法再改变。</p>

迁都——</p>

如果不是朱允炆玩了一手,或许朝廷会争论不休,想要做成可能需要费点功夫。</p>

朱允炆笑着道:“刘爱卿!”</p>

“这事儿还需要商议吗?”</p>

“朝廷各部,现在基本都在北平,如果不迁都,难不成在让各部搬回应天府去吗?”</p>

“三年来,朝廷在北平办公,并不比在应天的效率低下,反而还能四通八达。”</p>

“这说明北平为都,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既如此……”朱允炆停顿了一下故意给老头留下一个接话的间歇。</p>

可是,刘程一时竟然没有想到应对之策,而其他的大臣们,他们却在作壁上观。</p>

说句实话,此时大殿上的官员,不希望迁都的人并不少,只是朱允炆这些年,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是一个杰出的帝王。</p>

洪武朝时期,大明王朝的疆域有多大?北部草原还环伺着蒙古、瓦剌等游牧民族,更别提东瀛扶桑,西南的安南。</p>

可是如今呢?</p>

蒙古人、瓦剌、回纥人,都已经逐渐汉化,他们已经习惯耕种,而不是向往游牧生活。</p>

毕竟种粮食,他们不用再担心寒冬腊月饿肚子,现在大明种上了美洲弄回来的土豆、玉米这些农作物,而且各地还开设了各种作坊。</p>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他们自然不会惦记在草原上的穷苦日子。</p>

还有就是东瀛诸岛的百姓,除了壮劳力因为要修建铁路,其余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而且他们不再遭受海啸地震这些的侵扰。</p>

而这一切,都是朱允炆做到的。</p>

还有就是科技建设。</p>

大明现在铁路网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火车往返于各州各府,这个提速在洪武朝是想都不敢想的。</p>

最后一点。</p>

大明王朝现在不但国富民强,而且还是兵强马壮,军事装备也是大幅度提升,火炮,火枪已经换代好几次。</p>

还有海军服役的铁甲舰已经多达二十五艘。</p>

就凭这些事迹。</p>

还有军权一直掌握在朱允炆的手里,这些大臣现在又有几个敢于跟朱允炆唱反调呢。</p>

当然——</p>

最为重要的是,北平经过这些年的建设,繁华程度虽然还不及应天府,但也是一个很多人向往的大都市。</p>

看刘程没有说话,朱允炆心中暗喜,心说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你们就算想要反对,又有什么意义?</p>

朕现在就在北平,朝廷各部也在北平,朕要不提出搬回应天府,又有谁敢自作主张回应天呢?</p>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p>

朱允炆语气变得十分严肃:“从此刻开始,北平就是我大明王朝的新都城。”</p>

……</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