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收藏纪> 第二章 真赝之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真赝之辩(2 / 2)

这幅画是1938年被张大千以金农的《风雨归舟图》与徐悲鸿交换的,50年代,张大千将这幅画转让与王季迁。97年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资500万美元从王季迁先生手中购得包括《溪岸图》在内的12件艺术作品,这在当时是天价,十分轰动,《纽约时报》在头版报道中将《溪岸图》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p>

大都会收购没过多久,就引发了质疑,说《溪岸图》不是10世纪古画,而是张大千伪作,引发了激烈论战。“</p>

常闲呵呵笑道:“张大千确实做过很多伪,当年他自己就站出来说,某某某博物馆收的画就是他画的,别不信,他有证据,他都做了记号,哪个角什么地方掀起来,那儿就有他留下的证据。”</p>

“是啊!大师也有不仗义的时候!“</p>

牟端明也幽默了一把:“当时专门开了论证会,后来是用科技的手段解决真伪问题,什么手段呢他们用红外线,用x光机去拍这张画儿,当做片子拍,片子里面这张画历史被修复几次清清楚楚。“</p>

看着常闲的讶色,牟端明道:“其实,当时能够临摹伪造的,不只是张大千。清初画坛,四王称霸以后,风格就僵化趋同,不是真正的高手,有些个画看着差不多就是同一个人画的。有这个本事的人非常多,很多有这个本事的人,连名字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只好画别人的画来换饭吃。</p>

比如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有行话叫做“后门造”,什么意思呢后门是哪儿呢后门是故宫的后门,说的是地安门,好些个画都是那儿出来的。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叫马晋的,专仿郎世宁,今天拿出来一看,哦,这是马晋的。但当时很多人都认不出来,以假当真的事儿经常发生。</p>

到了现在,作伪的水平比历史上高了很多很多,不管是书画还是瓷器,历史上跟现在比就是小巫见大巫。”</p>

他仰头靠在沙发上,回忆了一下,道:“跟你说一件刚发生不久的真事儿,也就是六七年前,文物界出了件大事。</p>

一幅宋元时期的画《郊野图》,在故宫流散的目录中是有记载的,自打被溥仪带出宫以后,这幅画就销声匿迹了。</p>

到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户人家就把这幅画拿出来了,整整消失了七八十年的时间,当时就被一明白人买走了。</p>

这样的顶级的东西用来换钱是很容易的,但这位回家以后舍不得卖,为什么呢这件东西是孤本。所谓孤本不是画家没画过别的,而是这人流传下来的就这一幅,和张择端唯一传世的《清明上河图》一个性质,不管叫张择端,李择端,王择端,就这么一幅能够见着,不像张大千齐白石,到处都有,这个画家没有任何一幅其他作品可以参照。</p>

这个人想啊,我买得挺贵,想把本儿收回来,又舍不得卖,怎么办呢?于是决定干脆做几卷卖。</p>

但不像以前那些个作伪的都是高手,这个人本身不会画画,更不会临摹,怎么做呢“他询问似的看着常闲。</p>

常闲想了想道:“统筹管理,分工合作。“</p>

牟端明笑着点了点常闲道:“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古人是难以想象的,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像你说的,他就负责统筹管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