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福王> 0057 必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57 必行(2 / 2)

再说他们带了一些钻井设备,随船运送更便捷省心。那么为什么常洵下决心来这里打井找石油了呢,问题是常洵在京城通过各种关系才搞到几千斤‘猛火油‘,可这点儿油炼火油即便是柴油汽油都归在一起才多少火油。</p>

可火油灯一经用过再用蜡烛就觉得光线暗,不方便还怕风,更别说那油盏灯草了。可是火油灯虽好石油却是搞不到,常洵虽知道不少油田一方面闻名而已确切地点不知道,另一方面知道此时也打不了那井,起码好几百米啊!那里有这技术。</p>

浅层石油玉门有都冒头了,可那地方这时不可能啊!远不用说还是在嘉峪关胡人那边,比较现实就是延长那边了,同样也有冒头可这时所谓生产就冒头抽取而已,能有多少产量。</p>

这点儿产量全给常洵维持他内部消耗也不够的,何况他准备将之当作一个起码中等产量的中档产品开发呢。中档产品即用于桅灯之类高要求,对价格敏感度低的用途。还有有钱人家的照明所需,读书人、官吏、军官等群体所需。</p>

这些人使用蜡烛本不便宜,火油灯稍贵一些使用更方便、防风、无烟、明亮仍然不能妨碍他们购买。可是火油灯的主要材料玻璃有了,灯罩灯头等生产技术也研制出来了,桅灯笨重成本高会随着生产技术、材料、设备、工艺改良提高而降低。</p>

这就是说如诸葛亮在赤壁准备齐全缺东风,常洵推广火油灯唯缺火油了。虽说他早已派人直接来产地想直供,可是一了解情况就知道就是把这里所有的产量包了也无济于事。</p>

至此常洵本来不想亲自下场也不可能了,考虑再三还只能在延长挖。主要是这里浅,还有黄河可以大量运输。这时代产地很便宜几千里路下来就不便宜了,有时候会翻几倍。</p>

增加的成本为三大块,运输属最大的刚需,即这一块想省不可能,只有在运输方式上动脑筋或进行选择。相比陆路运输到黄河口用船就是受封冻与汛期影响,成本可是几倍上下。</p>

长途运输影响到价格的还有税卡,如运河就有二三处钞关也就是税卡。不过这税卡对官员及一些权贵人物,特殊货物免减的,所以这方面的支出弹性大,常洵一样可以免至少不必交多少。</p>

可还有一种成本也不少,这个成本为安全成本。没有安全成本百辆马车百个车夫加几个办事人员就行了,可这时代百辆马车起码多出二百护卫,增加的二百人开支都是成本。那还是不发生大动荡,大动荡运输断绝或绕大圈子与货物被抢增加的成本会多少?</p>

上述种种那怕黄河只能利用半年常洵也会选它,还有百辆马车浩浩荡荡声势多大?人人眼红常洵发财,可那车队载了多少?充其量只不过五十吨而已,那中号沙船二百吨三条六百吨,抵百辆马车车队十二个,光马、马车多少钱?</p>

马车一趟船两趟,马车需几千人船只要几百人,造船成本也远低于马车的。况且黄河上没有税卡的,一家独大安全上也没什么问题,主要是行船本身风险。</p>

最关键延长油田虽小年产出几万吨不成问题,那里开发了近百年仍然还在产油。只不过油价高时再低产量的井也开动了,私人承包者发大财,油价一低只维持高产出的油井了。</p>

有年几万吨产量二三十年内当作一个产业做也完全可以支撑了,只是如果年产万吨那马车就需要二十万辆次以上(加装油容器重量)。马车年利用率四次五万辆马车,光这马车队用人常洵手下就比运河纤夫多了。</p>

不仅如此火油灯价格高一点没问题,但它的使用普及率与它的价格有关,火油成本太高火油灯也普及不了,因此用黄河运石油在火车没建之前常洵势在必行。</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