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福王> 0087 办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87 办学(2 / 2)

二十万吨二百多座高炉一百万吨呢?那岂不是成了高炉林了?还有这时高炉投产试验成功了,常洵提出了第一步年产万吨高炉的目标才几天,下一个旬报就说高炉停了,只用了三天因炉温太高耐火砖都化了。</p>

所以这耐火砖还要攻关,可常洵于这些细节实在没什么记忆,或只知道有什么酸性碱性炉,耐火砖添加什么什么,具体还真不知道,只能让那些工匠们攻关了。</p>

而工匠们觉得才三天就停炉重新砌耐火砖也没什么,毕竟砌一次炉浪费的时间也能让这高炉一炉顶冲天炉二十座。那浪费的钱财也只是比之前成本高一点,仍然只是北方劣铁的七成以下。</p>

至于比较苏钢佛钢之前不足人家三分之一,现在提高一点也有限。可高炉炼出的生铁已经比广钢佛钢质量好,还可以直接炒钢成为熟铁。</p>

所以在冶炼工匠们看来高炉耐火砖不行不算什么,就是多生产一些耐火砖,多砌炉而已。那不是高炉不行而是高炉加焦炭太好了。</p>

当然耐火砖肯定还要研究,包括投料也一样。因为坩埚用的主要耐火材料也是一样的却使用时间久一些,主要是坩埚没什么投料冲击。当然耐火砖与坩埚生产工艺、辅料也不一样,但投料冲击也是耐火砖不耐用问题之一。</p>

总而言之高炉不仅大型化有个过程,现存不足也不少。还要几年才成熟起来,到时也正是建设马鞍山钢铁基地的时间差不多了。</p>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常洵对自己这三年来发展还是比较满意,虽说有巨额资金不计成本投入,那也是他自带优势不可能不用。</p>

还有形势发展顺利让他呆在京城愈加气闷,这时他的基业在灵山岛、大员岛、中左所,在京城的产业没有发展只有收缩。</p>

每日来王府也是编辑教材为主,听他上课的人也极少有了。因为各项事务搞起来后常洵的后世见识一抖出基本上成为空壳子,具体建设、发展完全靠那些专业人士了。</p>

比如这时留在王府的玻璃研制生产项目,玻璃从灵山岛运来,这里工匠就是用吹或模具生产产品如杯、瓶、盘、摆件之类,根本就不用常洵指点什么,他这时只有看到产品评价一下自己的观感了。</p>

其它方面那些工匠已经基本掌握吹、压技艺,还有后处理什么,那什么灯罩、小瓶、杯子等完全可以达到标准化批量生产,在常洵的挣钱项目中也是重要一个。</p>

所以这时常洵准备中最大的工作乃是在王府办一个一二百人,每班五六十人的理科培训班,只是这个培训班教育内容达到后世初中水平的数理化,还有中西方合璧的天文、地理之类。</p>

教材用常洵根据西方译书加回忆编辑的,直接翻译出来的。教师从广州、澳门那边已经请来了几个懂西文,又学过一类这些知识的商人子弟。</p>

就是学生不好找,有不错学问的年青人人都不愿意学习这个。还好这时常洵的触角也广了许多,如沙船帮,在中左所有业务的商人,与常洵有商务来往的商人,移民及他自己手下人的子弟或亲友子弟凑凑齐了二百多人。</p>

这些人约期明年开春在王府聚齐开学,当然他们的水平未经考试。还有就是之前文章写得好不等于理科也好,反正人来了再说,大不了让那些理科实在不行的学法律、地理、水利之类。</p>

如学法律先将历代法律整理对比起来,为常洵今后修改大明律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成为他手下第一批专业法官、检察官。</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