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强兵> 八四二章 决战之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四二章 决战之期(2 / 2)

这种纯粹的方阵在沙场上其实并不多见,厚重是足够厚重了,灵活性却比较差,汉军不是后世的崇文抑武时代的那些中原军队,他们更崇尚进攻,自然不会青睐机动性过低的方阵。

但不可否认,方阵只要排列的齐整,再加上整体划一的动作,视觉上的效果是相当有震撼力的。

一千多人的大方阵,营官和旗手、鼓手、号手站在前排右侧,都是步行。而且营官就是站在第一排的右端,观察前敌,发号施令,鼓手、号手和旗手根据他的命令不断的做出反应,一排排的兵卒则是按照旗号和鼓声、号声做出战术动作。

每一排两侧都有军将。他们负责纠正阵型,维持队列的距离,以及临敌应变,指挥战术上的细节。

因为身在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卒都是跟着同样的鼓点行动,所以整个方阵有如一人,连地面的颤动都极富节奏感,看起来极为壮观。

这不是通常的军阵,汉军的将领虽然也讲究身先士卒,但他们往往是做为尖刀出现在战线的最前沿,凭借自身的勇武,撕裂敌阵,为身后的大军打开突破口。

而这方阵中的营级主将虽然也站在最前面,但他的作用却纯粹是压阵脚和指挥作战,而非一马当先的斩将夺旗。

这样的阵势,对队列的要求颇高,行动进退有序,不能随意而为,这也决定了移动速度是相对匀速而不会太快。但四个一千多人的方阵齐头并进起来,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也是相当巨大的,就好像是一座会移动的山压过的那种感觉。

如果这是青州正规军的演练,马岱倒也不会太过震惊,古往今来的兵法大家们对阵列的研究早已炉火纯青,想破这种纯粹靠密集阵列发挥威力的方阵并不难,即便是没读过多少兵书的马岱,也能不假思索的列举出四五种可行性极高的办法来。

问题是,这只是一群民兵,在王羽这几年的南征北讨生涯之中,依靠民兵作战的例子,总共只有那么一次而已,这些人根本就不在青州军的战斗序列之内!

连战斗序列都不是的一群人,也能操练成这种程度,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就太过惊人了。

而且马岱很快发现。自己想出的应对方法,似乎有些是值得商榷的。

破密集阵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远程攻击,对付这种纯以矛戈为主的阵容,只要敞开了用弓箭射击就可以了。阵型越密,就越是一群活靶子。

但在方阵周围却有一群人一直围绕着阵列来回跑动,时不时的会突到前面,举起手中的弩机,或站或蹲的摆出瞄准射击的姿势来,这就麻烦了。

众所周知。弩的射程比弓要远,特别是军中的强弩,最大射程比强弓曲射还要高出了近倍,不考虑耗费,弓弩对拼的话,弩八成是要占上风的。

弩的最大缺点就是制作不易。成本太高。但好处也很多,除了威力和射程之外,弩手也更容易培养。一个优秀的弓手可能需要十几年的苦练不缀,就算是军中那些放低标准的,也少说得练上三五年,才能保证一定的准头。

但弩手就简单多了,随便训练个十天半月。就勉强能上阵了,反正强弩杀伤靠的是齐射的巨大威力,个人的准度并不是很重要。

一想到青州甚至有余力给非正规军装备弩,马岱震惊之余,从心里泛起的更是浓浓的苦涩味道。西凉军中,想拥有一柄合格的骑弓,都至少得是军官级的人物,两边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矛戈方阵像是个由人组成的城池堡垒,攻击力有限,但近战防御力却相当强。弩手可以依托这个城堡回环作战,大大弥补了双方的弱点,形成了呼应。

这可比单纯的方阵或者强弩箭阵难对付多了。

当然,这些民兵没见过血,别看在校场上似模似样的。但到了沙场,见到万马奔腾而来的场面,说不定直接就被吓软了。

刚想到这里,只听一声尖锐的号声,鼓声也是变得急促起来,只见正在前进的长矛阵列猛地停下,本来竖着举起的长矛都是层层叠叠的放平。

一横排六十人,足足二十排的长矛层层放下,尽管校场上烟尘滚滚,可那长矛的矛尖在阳光下寒光闪闪,依旧能让人感觉到森森杀气。

差不多前面五排的长矛都能伸到第一排的前端,如同一个巨大的荆棘丛,可以想见,若是在战场之上,敌人杀到这阵列跟前,面对前面密集的钢铁丛林,也只能拿血肉来填了。

马岱有些动摇,武将对军阵上的事最为敏感,没上过阵,见过血的兵肯定不能算是强兵。可话说回来,兵法也讲究令行禁止,对军令的执行能达到这种近乎如臂使指的程度,就算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兵,上了阵也不至于会一触即溃。

以他的眼光来判断,想要击败眼前这支五千余人的青州二线部队,保守估计,马家的嫡系骑兵,至少也要三千以上,只要民兵保持基本的斗志,自家的伤亡便很可能在千数以上。如果考虑到将领的因素,伤亡应该会有所减少。

如果是普通的羌胡骑兵,就算五千对五千,也很难确保胜利,那些羌胡可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面对密集方阵,不敢付出牺牲突破的话,伤亡只会更大。

也就是说,即便西凉军团在并州战场取得胜利,成功攻入冀州腹地,战争也很有可能演变成消耗战,而非摧枯拉朽的横扫河北。

西凉军团有多少人?就算把后面的部众都拉上,也超不过五十万,而青州有多少民兵?光是延津那个渡口的集市,就有那样的人气了,黎阳不过是个前哨堡垒,人口远在邺城、高唐这些大城之下,却随便就能集结出五千以上的民兵参加操演。

这其中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惊人呐!

民兵都隐隐有了精锐部队的样子,那青州的正规军又将是如何惊人?在青州已经在并州取得先机的情况下,想在并州战场打败青州主力又谈何容易呢?

第一次,马岱对伯父的决策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战场大战也不复再有先前的信心。

“二哥,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差?”

马云騄没马岱那么多心思,她只爱热闹,校场上操练的民兵就有五千多,围观的百姓更多,在城北这一个地方就集中了上万人,小丫头看得是眉飞色舞,眼睛都不够用了。

回过头来看到马岱的神情,她又有些担忧,担心二哥说不定又被吓到了,万一又张罗着要回去怎么办?小丫头很忧愁,一边小心翼翼的问着,一边琢磨着怎么想个办法分散二哥的注意力。

马岱转头看看堂妹,勉强扯出一丝笑意,但也知道小丫头不是个谈正事的好对象,不打算和对方分享心事。

正无语间,人群外围突然一阵骚动,像是有人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了一颗石子,纷乱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开来,并很快变成了充满了惊喜意味的欢呼声。

马岱凝神细听,分明听见“君侯回来了”这样的呐喊声。

开始声音还有些杂乱,但很快化成了整齐的欢呼声,仿佛潮水一般溢满了整个原野。

王羽从幽州回师了?(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