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兴唐> 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流如此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流如此 二(2 / 2)

李治捧着这些奏折,头也更痛了,只是揉着太阳穴,询问武则天:“皇后,你看如何处理?”

武则天同样很是无奈,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只是敷衍了事。想了半天,说道:“皇上,这样吧,不如将汴州商户收留的逃户清点,然后遣返,其他各州邸报皆不批,如何?”

这也是一个苟且的办法。

但聪明如武则天,也无能为力,不是权谋,比如二王之争,她就暗暗收复了许多“失土”,而且无人察觉。察觉的人或者如薛元超,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将腰一弯,脸一抹,以后不打算再要脸。

可对这个无能为力。

知道,逃户多种原因。比如天灾**,如前几年的关中大旱,李治是好心的,让百姓到各州就食,要饭去吧,比活活饿死的强。用意是好的,可到了异地他乡后,灾情过后,回去是一无所有,农具没有了,房屋没有了,就那么一两亩薄地,还有种子,要熬到收成到来,还是没有办法渡日。于是逗留在他乡不离开。这些人倒是好办的。

还有就是税务所逼,有的地方本来很穷,逃的人多,州县官员为了政绩,隐瞒不报,那么又将逃户的税加压在其他平民百姓身上。本来苦哈哈的,只好逃亡了。甚至有的官员为了政绩,还加了税,百姓过得更苦。其实李威前世也有,有的地区收入差不多,但官员上报时,有的报小康县,老百姓倒霉了。有的报贫困县,国家倒霉了。确实说,也不好统计的。

第三个就是豪强的吞并,本来只有十亩八亩,豪强想吞并,手段很多,高利贷、巧取豪夺、丰收囤积居奇灾年逼卖土地等等,十亩地几年后只剩下五亩地,就是一亩地收五石八石粮食,将税务一交,一家人也养不活,那么只好做逃户。

陈昂之上书逃匿山林做逃户的三万户,那是山林,做了土匪强盗去了。更多的人家沦落到大户人家做了变型的部曲。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若逼出所有大户人家交出逃户,天下准得大乱。就是让武则天登基,也不敢。所以她后来登基,想了一个办法,逃户返乡者,免税租二年,回来吧,离乡的游子,故乡的云才是最美丽的,但作用依是不大。

要么如同李威与魏元忠的谈话,以田纳税,但后果依然不堪设想。

诏书下达。

但消息比诏书更快到达汴州。离洛阳近,本来就有许多地方是宗室的封地,所以消息来源灵通。哗啦啦一下子,所有逃户安排走了,刘不言带着衙役来搜捕,只交出极个别的逃户,还是感到无用的百姓搪塞一下,剩下的不知道。反正梁金柱无罪,你不能抓我们进大牢。也不敢抓。这点百姓逃户各州刺史肯定不满,再次上书。

李治看到各地奏报,差一点想说,朕生病了。

回避不了,只好在大朝时将这些情况说出来,让各位大臣群策群力。

朝中事务是宰相与各位官员处理,重要的事务是政事堂几位宰相商议,重大事务再交与皇帝决策。但一些久而未决的事务,在朝会上大家商议,或者一些进奏弹劾等等,也在朝会上提出。但不是每一天都有朝会的,皇帝吃得消,官员也吃不消。当然不朝也可以,晚年的李隆基就很少有朝会,国家也能运行,可天子容易耳目失聪,听到偏言。一个皇帝的朝会次数多少,不仅是一个表态,一个勤政的象征,也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与更完善的建议。李治早年时大多数是三天一小朝,九天一大朝,后来身体差了,朝会也渐渐少了。

所以这时候知人善用就显现出来,先后选拨了一些宰相,颇为称职,因此国家平静。

可就是这个难得的大朝会,居然朝堂上下鸦雀无声。

李治气得一拍桌子,说道:“朕失望啊,失望啊!”

还是有一些补救的方法,但是大臣皆不开口,有原因的,偏向放开逃户的,后果不敢承担。偏向严加百姓做逃户的,会得罪太子,会得到许多有权势的大户。所以就是有方法,也不说出来。

大臣还是不作声,这个命题太大,宁可你老人家失望啊失望,我也不说话。

李治又气愤地说:“难道你们这么多大臣,一个办法都没有?”

安静,很安静。

李治气得拿起玉玺,要往桌子上拍,武则天在帘后将他拉住,道:“陛下,慢慢说,此事关系重大,给大臣一个考虑机会,实在不行,散朝,过三天后再举行朝会,看诸位大臣有没有想出良策。”

“散朝。”

可三天后,再次大朝,还是没有人吭声。

李治本来脸色很苍白,气得就象白纸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