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公侯> 第八章 科举,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科举,科举(2 / 2)

到时候,不要说中了进士,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也是有功名的,也可以见官不跪。即便犯了法,没有学政官员的点头,任何人也不能治我的罪。只要中了秀才,每月还能去县学领工资,做个有地位的有闲阶级。

据陈艾所看过的历史资料上记载,明朝的读书人在中了秀才后,可以入县学做廪生,每日可领一升米,给鱼肉油盐,遇到好年成,每月还能领一两白银。可说是不干活,光读书就有工资可拿。明朝初的物价不高,靠着点收入,足够让自己生活得不错。等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

这确实是一条好路子,不过,饭要一口口吃,首先得考个秀才出来。

这条路虽然有些艰辛,可对我陈艾来说却是充满了光明。

首先,自己在前世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因为文科生,就业有些困难,索性又读了个硕士,主攻国学。如今再去读书,不过是将以前丢下的专业拣回来罢了。

八股文我陈艾是不会写的,不过,以现代人的学习能力,又有以前打下的坚实的国学底子,上手自然极快。

就自己脑中陈三的记忆可知,明朝的识字率极低,尤其是在明朝初年,识字率能有个千分之一就算不错的。整个吴江县五万多人,能读书写字的,加一起也没有一百。而且,就他所知道,那些读书人的水平也不是太高,一手毛笔字也丑得没办法看。大明朝建国二十八年,整个吴江县总共才出过三个秀才,这三人后来还因为牵涉进朝中的大案被砍了脑袋。

整个大明朝经过朱元璋这二十来年的大砍大杀,读书人基本被扫荡一空,可以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反映在科场上,为了增加录取率,出的题目也毫无难度。

只要读过几年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人又不笨,要想考个功名,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不过,从古到今读书都是一件很耗费钱财的事,即便在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现代,读一所普通大学,四年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陈艾前世是个孤儿,若不是有社会捐助,估计也上不起学。

在古代,要想供养一个读书人,通常要举家之力,甚至举全族之力。

当然,如果这个读书人将来有所成就,也得利用手中的权势回馈家族。读人人发达了,若有穷亲戚找上门了,也不会推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若稍有不满,就要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因此,《红楼梦》中刘姥姥那样的穷人去大观院时,贾家虽然看不上这个农村老太太,却还是尽心尽力扶助。这也是古代封建家族伦理的基础和特有的社会现象。

读书,很多时候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家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每年光学费,文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的陈艾穷的浑身虱子,却掏出不一枚铜钱。

书本,文房四宝都没处着落。

这下就让人头痛了。

陈艾皱了皱眉头,突然一拍自己的额头,喃喃道:“我刚才不是还在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这却是一个好机会。”

一想到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陈艾忍不住面露微笑:真是一个好时代,明朝,我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