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仙侠武侠>生之道> 还珠楼主生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还珠楼主生平(2 / 2)

中,现出几点疏星,月白天青,与天际绮霞、浮波红日遥遥

相对,风墙阵阵,此起彼来,橹声欸乃,间以渔歌。侧顾君

山,林木蓊翳,烟霭苍然,暮色已甚浓厚。裘元笑道:“你们

看是如何:在岸上也是一样看水,我们坐在船上,便觉天地

空旷,波澜壮阔,别具一种开辟清丽的境界,使人心神十分

爽快,比起地上走不强得多么?”南绮笑道:“这还用说!一

是在尘土中步行,水只看到一面,此外多是人家田园丘垄,到

处都是田家用的破旧物事,杂沓堆积。一是四面都是清波浩

瀚,眼界先就空旷干净,已显有清浊之分。况又是同门友好

环坐言笑,烹茗清谈,煮酒对酌,起居饮食无不自如,当然

是要比陆地强得多,这能说一样是看水么?”裘元笑道:“那

么我们人总该是一样吧!怎么别人说话你便称赞,我一说,你

便要挑剔呢?”灵姑闻言,直忍不住好笑。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又谈论起江湖阅历和当地民俗:

等酒饭吃完,船家讨好,收拾完了器具,泡上好茶,便

照前言办理,连伙计带随船妻女老小一齐下手,又住了迎头

风,船果然快了起来。纪异笑说:“还差!”裘元笑道:“……

休说那橹禁不起你的神力,非摇断了不可,只怕连船都要散

了呢!”灵姑边笑边说道:“师弟小声些说,船上忌讳多呢!”

纪异道:“有我们在船上,他这条船多大风波也不要紧,有什

忌讳!”灵姑道:“话虽如此,他们俗人那知就里,你没看见

一条鱼都切成两片端上来么?那就是防客人吃完这面再吃那

面,忌讳那个‘翻’字呢!任恁少时给他多少打赏,也抵不

了一句忌讳。这船家人似善良忠厚,……岂可为句不相干的

话,使人不快!……弄巧还要许愿求神,保求平安。我们信

口开河,却累他们虚耗钱财,担上心事,那是何苦!”南绮笑

道:“毕竟灵姊江湖上事见历得多,要是我们这三个人……在

江湖上走动,真不免到处受人抢白忌眼,寸步难行呢。”纪异

道:“那也不见得,反正有理可讲,有什忌讳全由我来应付,

他也无话说了。”裘元道:“本来人国问禁,入境问俗,一处

有一处的风俗习惯。我们自己鲁莽,怎能怪人?我想初出门

在外的人,也无甚大难处,只是少开口,人和气些,加上一

点小心,那也就行得通了。无论什事,有多少不由口舌而起!”

灵姑笑道:“想不到裘师弟富贵人家公子,竟会说出这等练达

之言!再要是少伸手管闲事的话,便常在外跑的人,也不过

是如此!”纪异道:“你听裘哥哥呢!他是南姊姊发了话,照

例是顺着说。我们下山行道,专管的便是别人的事。如若不

管闲事,还行什道?积什外功?各自回山等做仙人好了。”众

人闻言,方自好笑,船家入报:船已进了南津港……香儿正

凭窗回望来路湖口波光月色,忽然失声道:“师父请看!那不

是先那小快船么?怎又到了我们船后?”南绮忙即探头外望,

果与先见小舟一样,也是三人六桨,两前一后,快也相同,已

然驶入湖中,水云掩映,波光浩荡,轻舟一叶疾同箭射,略

一转侧,便往斜刺里君山一面驶去,没了影迹。看神气,不

是由南津港上流对面驰来,也是尾随己舟之后,刚由舟尾退

驶回去。

看他写得多么顺畅!穿插得多么自然!洞庭夜色多么美!人间生活多么美!然而细心的读者当能看出,这段妙文与其说是精心结构,毋宁说是即兴抒发。唯其如此,方是大手笔,方是真诗人,方称得起见识广博,方说得上体味深刻。若是翻书检籍,搜索枯肠,字斟句酌,刻意求工,即使写得结构谨严,准确无误,面面俱到,合符文法,那也只是俗匠,难称大匠;只是死文字,难称活文章。

曾与几位年轻朋友谈及还珠楼主的作品,他们觉得还珠所写纯属虚幻,景是子虚乌有之景,人是“君子国里”的人,无可稽考,不能理解。这也难怪,几十年沧海桑田,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景观也变了,哪里再去寻觅还珠描绘的风景民俗!四十年代后期,我曾在湘、桂、川、黔、滇的许多地方住过,多者半年,少则三月,虽然当时我不过十四五岁,可已经遍读还珠的著作,每到一处总免不了要把自己亲见亲闻的景象与还珠所写加以印证。就说岳阳,我住的竹楼即在洞庭湖边,每日饮用水,都向湖里去挑,须用白矾净过,居处距岳阳楼不过里许。那时的岳阳楼一片衰败景象,侧旁连着断壁颓墙,无人经管,自然也不必购票,早晚皆可循断壁登临。君山道士每每为游客导游,游毕取出缘簿,请结善缘,多少不拘,任凭尊便,少捐者或留吃一碗素面,多捐者尚可得道士回赠一包君山名茶。岳阳与君山之间全凭小舟摆渡,风大浪急之日便游人裹足。彼时在岳阳楼上倚栏远望,洞庭湖水阔天空,三五渔帆点缀其间,不由得就会触发思古之情。每逢掌灯之后,青石铺就的小街极少行人,听梆声清脆,由远而近,那是卖冰糖莲子粥的小贩,驰名的湘莲子在铜爨中煨得极烂,一爨一角钱,恰好一小碗。如此这般,大概也就是还珠所见的岳阳。1985年,我重至岳阳,岳阳楼已修饰一新,光彩夺目,映日生辉,筑墙围成一座公园,购票登临,见轮渡穿梭于岳阳、君山之间,游客摩肩擦背,万头攒动,欢笑相呼之声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景象,哪里还有仙侠容身之地!归途寻觅卖冰糖莲子粥者,遍求不得,向个体小饭铺探询,一位三十多岁店伙膛目不知所对。另一五十许妇女插口道:“你家此话,少说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此这般,便是现代的生活方式,顿使人有往事如烟之感,也难怪年轻朋友不能理解还珠!

至于说到“君子国里”人,还珠作品中的绿袍老祖之类自然不能算是“君子”。不过,还珠常爱描述云贵山区民风之纯朴浑厚,这也是事实。当年途经黔滇山区,荒村并无野店,打尖投宿全在民家,昔日山区居民生活甚苦,尤缺食盐,旅客食宿不必用钱,只须送主人二两盐巴,便端上大盘煮鲜笋、荷包蛋,热情款待。留客的空屋内只有一架竹床,上铺尺许厚稻草,被褥均由旅客自备。或半枝松明黑烟缭绕,或一盏油灯光焰如豆,主人尚谆谆叮嘱“小心火烛”。此种景况远非今日住豪华宾馆。睡席梦思床者所能想象。一次恰逢集日,见有山民卖皮蛋(北方所谓松花蛋),一篓一块银洋,竹篓密封,不许开视;若要打开竹篓便是不相信卖主,他便不卖。在沿海大都市受过“泥包草绳”之骗的我,对这种卖法总不放心,买回一看,一篓足足一百零四个皮蛋,个个是上等货色。山民之纯朴浑厚,即此可见一斑,还珠笔下的“君子国里”人也并非全出虚构。

《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所写的剑仙,主要是一些道教徒,还珠的写作风格也颇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遗风,在思想上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追求自然真情的流露,连书中一些佛教徒也不免如此,这自然是作者自己重情的表现。譬如《蜀山剑侠传》中说:“佛家原以清静寂灭为宗,本来无魔,何有于降?出世人世,相由心生,……谢琳道:‘我佛无缘无故,时以无上愿力普度众生,便是最情长的人。你看师父,法号忍大师,坐关那多年,一旦前生爱女再劫重逢,金刚不坏的门横巨木,为何只凭女儿两滴泪珠,便化乌有呢?’”作者笔下的这些“出家人”并未超脱人世之情。也正因此,《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中的正派修道之士,总是特重外功的修积,随处济世救人,在此类情节描写中,作者常常对现实的民间疾苦做动情的揭示。譬如《蜀山剑侠传》中有一段描写川峡纤夫的文字:

这一临近,才看出那些纤夫之劳无异牛马,甚或过之。九、

十月天气,有的还穿着一件破补重密的旧短衣裤,有的除一

条纤板外,只拦腰一块破布片遮在下身,余者通体赤裸,风

吹日晒,皮肤皆都成了紫黑色。年壮的,看去还好一些;最

可怜是那年老的和未成年的小孩,大都满面菜色,骨瘦如柴,

偏也随同那些壮年人,前吆后喝,齐声呐喊,卖力争进,一

个个拼命也似,朝前挣扎。江流又急,水面倾斜,水的阻力

绝大,遇到滩处,齐把整个身子抢扑到地上,人面几与山石

相磨,那样山风凛冽的初冬,穿得那么单寒赤裸,竟会通体

汗流,十九都似新由水里出来,头上汗珠,似雨点一般往地

面上乱滴,所争不过尺寸之地。看情景,每过一滩,少说也

须两三个时辰,上下起载还不在内。

这一段描写,把川峡纤夫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苦况活现在读者眼前。在《青城十九侠》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可见作者对此留有深刻印象。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也特意摘引了这段文字,并且评论道:“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现实的材料,忠实的描写,慨乎言之,十分动人。凡是长江下游的人,曾从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这不是谎话,这是好文章!”四十年前,我也曾途经三峡,亲眼见过这种景象,不过当时是乘轮船,看得不真切,没有还珠感受深刻。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还珠写纤夫并不只是对纤夫表示怜悯和同情,徐国桢的评论还显得太实太窄了一些。我每读到这段描写,常感到还珠是在借题发挥、抒写自己生活的感受。无论在《蜀山剑侠传》或《青城十九侠》中,关于纤夫的描写都不是故事情节所必需,那么,还珠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纤夫?天津人把生活负担叫做“拉套”,挑上生活的重担就好像套在大车上的骡马一般上了“套”;还珠是在奔波劳碌中挣扎多年的人,他难免有一种“拉套”的感觉,写着写着就不禁借题发挥一点自身的感慨。或许还珠本来没有这样想,而因为我是拉过“套”的人,是我把这种感慨强加给了还珠。

还珠楼主的才华,集中表现在《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两部传世之作中。平心而论,一般写实的武侠小说,很难达到如此自然的诗境,这并非插入几首诗就可充作“诗化”的。人们称赞还珠楼主“才华横溢”,绝非过誉。他的小说,别人很难仿效,便是明证。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书中,始终保持着儒、道、禅的中国特色;他那浅近易懂的半文言半白话的文字风格,也毫无半点欧化腔。这也是值得特别提到的。

还珠楼主一生写了三十六部武侠小说,其中有神怪武侠小说,也有接近现实的技击武侠小说,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仍首推神怪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除了这两部书之外,他的《云海争奇记》、《兵书峡》、《蛮荒侠隐》、《峨眉七矮》、《长眉真人专集》、《北海屠龙记》、《武当七女》、《冷魂峪》(原名《天山飞侠》)等也较为世人熟知。它如《柳湖侠隐》、《大漠英雄》、《武当异人传》、《边塞英雄谱》、《侠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翼人影无双》、《黑孩儿》、《白骷髅》、《黑森林》、《黑蚂蚁》、《万里孤侠》、《虎爪山王》等,或由于篇幅太短;或由于一直未续写;或由于出版年代太晚,随出即禁;或由于写得太匆忙,过于草率,因而在读者中影响较小。总的来说,还珠的武侠小说是以《蜀山剑侠传》为主干,上溯、下延、旁出枝蔓,构成了一个系列。他还有一册言情小说《轮蹄》(后改名《征轮侠影》),记他与孙经洵的恋爱故事。

还有一点要附带提及的是还珠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今天的读者常感到还珠对句法和标点极不认真,一逗到底不分段落尚可说是传统的作法,有时直连断句也断得不是地方。几年前我曾和观贤谈到这件事,她对我说,还珠自遭日寇非刑,目力已坏,不能自书,只好口授,请别人代录,为怕录者跟不上口授的速度,还珠便说四个字顿一顿,那录者也就每逢他一顿就点个逗号,录完之后,还珠也不再看,随之交付发表,结果弄成了这个模样,给读着造成阅读的困难。当时观贤正重新标点《蜀山剑侠传》,希望能弥补这一缺陷,不料她中年早逝,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直到半年后我才从清霖那里听到这一消息,起初我还不敢相信,这位李英琼的原型竟也仙去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