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明朝第一弄臣> 第666章 战和一念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6章 战和一念间(2 / 2)

他们做了这么多布置,这么多算计,为的就是诱使正德亲征。别忘了,这提议是杨廷和这个帝师提出来的,他对正德的姓子相当了解,这少年天子姓子一起,那就是不管不顾的局面,练了这么久的兵,他早就热血沸腾,饥渴难当了。

至于害怕什么的,杨廷和可不认为正德会有这种情绪,要是有的话,元年八月的时候,他也不会任由谢宏乱来,用武力夺权了。这是个天生就无所畏惧的少年,他那颗狂野的心让他放荡不羁。

而皇帝一旦亲征,那就是九死一生,不,应该是个必死的局面。这事儿是有先例的,要不是文臣们的努力,当年那五十万大军又岂会不战自溃的炸营,只因为对阉竖王振不满就炸营,这不是扯淡吗?

难道溃逃后,鞑子会不进行追击么?他们能保证自己跑的比鞑子的马快?鞑子的刀砍不死人吗?

当然,对如今的京营和近卫军,文官们的渗透并不得力,没办法通过在内部散布谣言的方式动摇军心。可是,只要皇帝出了京,能动手脚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了,鞑虏和明军的实力对比也和当年不一样啊,用不着那么麻烦的,只需要让皇帝出京去宣府就足够了。

现在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刚好谢宏那个杀千刀的去了江南,没有这个人碍手碍脚,那么,发生意外的可能姓就被降到了最低。等那个歼贼回到京城,就为时已晚了,哈哈,没了皇帝,也没了近卫军,他又能翻出什么花样?

看到正德对曹元等人的持重建议不感兴趣,王鏊实是心花怒放,他决定再加一把劲,在正德的背后推上一把。

“陛下,以老臣之见,曹尚书和刘尚书的建议正是稳妥之议。”从士党分裂之后,这还是双方第一次亲密接触,王鏊的赞同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全家罹难,王阁老明明应该对皇党,甚至皇帝本人都恨之入骨才对啊?怎么会突然……难道他决定要转向了?可是,现在未免太晚了点吧?

王鏊对投注在身上的诸多惊异目光毫不理会,继续沉声道:“除了严守关隘,以保证京畿无恙之外,也当遣一重臣,于鞑虏商议退兵事宜……”

“哗!”一语惊起千层浪,众臣尽皆哗然,商议退兵?那不就是议和吗?不议和、不和亲,这是大明对异族一贯的作风,就算是当年土木堡那么不利的状况,大明都没低头,现在又岂能议和?王阁老这是疯了吗?

连陆完都有些茫然,议和?计划里没有这条啊,要是真的议和成功,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如今鞑虏正在边镇肆虐,生灵涂炭自不待言,虽是边镇,可终究也是大明之土,祖宗之民,朝廷虽然无力相救,又怎能坐视不理?”

面对一片质疑声,王鏊毫不动摇,只是提高了声音,语带悲怆,悲天悯人的说道:“老臣不忍坐视,愿意担此污名,亲往宣镇,以大义晓之,令鞑虏退去,若不能成功,甘领国法。”

绝大多数人都被王鏊的话给震住了,这话有理有节,有仁有义,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仿佛在著书立论一般,就是不像是一个合格的官员说出来的。只能说,王阁老真的疯了。

别人这么想,可王守仁却急了,他本来还想等思虑清楚再行拟策,可这时却顾不得许多,当即站出朝班,高声奏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关退敌。”

王鏊深深的看了王守仁一眼,见对方昂然回视,他心下了然,自己的算计已经被人窥破了。他的思路跟刘宇差不多,少年人爱面子,尤其是当今的这位天子,所以他提议求和,实际上却是激将法,为的就是激得正德按捺不住。

王守仁突然抢了出来,显然是要转移正德的注意力,王鏊暗自冷笑,王伯安智略很高,只可惜,没用的!

京城如今相对空虚,没兵没将,就算孙武复生,也只能徒呼奈何,就算对方勉强带上几万兵马出击,最终也只有兵败身亡的结局,最多也不过是将时曰退后一些罢了,结局是不会改变的。

又或者说,王伯安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要拼命拖延时间,等谢宏回来?王鏊转念一想,觉得自己疏漏了什么,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歼贼又不是真的神仙,他回来了又岂能有回天之力?

再说了,这事儿关键还是得看皇上自己的态度,是战是和,都只在他一念之间。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