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引子(2 / 2)

以上这些人年轻有为,忧国忧民,不甘寂寞,执着于仕途功名。由于一同遭贬,心存不满,秘密聚结于扬州,众口一词谴责武太后垄断朝政,认人惟亲。一致认为该找个名目闹上一把。于是议定了一个‘奉还庐陵王显大政、匡复李唐社稷’的榜题,揭竿而起,招兵买马,举兵勤王。

事情一干起来,个个精神抖擞。不多时日便集兵数万,各路英雄汇萃。拥徐敬业为首领,统辖三军兵马,魏思温为军师,辅佐敬业。设置了三府。一曰:匡复府,二曰:英国公府,三曰: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封匡复府上将,亲任扬州大都督。要与神州洛阳宫廷一较雌雄。

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布告檄文于天下,宣布义举。檄文曰:“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微寒。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泊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大篇文字、针字锥词,直把武太后骂了一个体无完肤。

武太后听报徐敬业在扬州举兵造反,震怒非常。欲在徐敬业势力未壮之前将其消灭。旋即颁旨,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三十万大军前去讨伐。

徐敬业建军之初,连战连胜,攻下了润州几座城池。但是,三十万官军迅速赶到,直抵江都。徐敬业心浮气躁,欲趁势盛与刚刚赶到的官军一决高下。却因不受魏思温之策,误从薛仲璋之计。连遭官军之挫,义军军心涣散,连连溃退。徐敬业虽亲自率领兵将上阵杀敌,终究未能扭转劣势,后又中了敌军火攻之计,大败亏输,直被官兵追赶到润州。时,手下兵将死伤枕籍,仅剩不足千人。

徐敬业眼看大势已去,回天无数,便将跟在军营中的儿子徐炎叫到身边,割下一块袍襟,划破手指,将所讨武氏檄文书于袍上,连同一柄祖宗传下来的匕首一块交与儿子,叮嘱儿子道:“你今后改个名字,叫承志。长大以后,务必继承父志,保主上复位,匡复社稷。”又写下一封血书交给儿子,道:“此信你日后送到陇右节度使史伯伯处,他向日同我交好,刻下虽有举兵勤王之意,因兵微将寡,未敢妄动。将来带头起兵讨武的必是此人。此外,淮南节度使文隐和河东节度使章更两位,向日你都见过的。他二人都是忠诚侠义之士,我儿日后遇到困难,可以去投奔他们……”

叮咛未尽,追兵已近,敬业含泪道:“我儿你要记住,男子汉就算颈血溅地,不可以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个是屈膝于自己瞧不起的人。第二个是不可改变志节,辱没祖宗。”言罢,即唤来四名精壮偏将彭仝、朱横、赵达、魏江,又四名忠诚老家臣邓如哲、石靖、冯劲松、陆剑夫,托孤于这八个人,保护公子,暗暗奔逃。

徐敬业率领残余兵将与追兵又激战数场,不幸被偏将王那相刺死。其余党多被擒捕下狱。其兄徐敬功带领家眷逃亡海外。其余、唐之奇、杜求仁、魏思温、薛仲璋等人悉皆逃逸,去了猫儿山落草为寇,伺机再起。

至此,徐敬业于扬州宣告天下匡复义举,仅四十余日,就以失败而告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