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古代言情>海月无尘> 湘江筝词退顽少,赫曦台论初相识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湘江筝词退顽少,赫曦台论初相识 二(2 / 2)

一位身着栗色直缀对襟长衫、头戴黧色东坡巾的精瘦老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台中央。这老者长须飘逸,目光矍铄,往那一站,端的有懿怀宏远、贤朗舒畅的气度。学子们一番骚动,这便是当今大儒王冼先生了。

王冼中气十足,开门见山的说道:“各位学子,今天论学的主题是——论‘偃武修文’的利弊。”

四周一片窃窃私语。世人皆知齐宋在建国之初便由太.祖皇帝定下了偃武修文的国策,压制军队,发展文教。如今近百年过去了,齐宋却面临着四周强国如林,屡遭强敌犯边的局面。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这国策虽多有议论,但敢公然提出不同看法的人却不多。

“哼,这王冼老头也就敢在这朝堂之外说说吧。都已是既定的国策了,还有什么好讨论的。”佩剑青年撇撇嘴,却引来了周边几个学子不满的眼神。

“吴猎、陈琦、赵方、游九言、许酬,你们几个上来!”王冼从周围的学子中点了几个人出来。这几位年轻学子走上台来,齐齐向王冼躬身唱喏,便在扶手椅上坐下。

众人又是一阵骚动,脸上都是一副兴奋的表情,倒好像是在瓦舍里看戏而不是看论书。

佩剑青年眯起眼睛,定睛细看,其中居然有今日在江上遇见的那位许公子。

“这次论书以五位‘潜山才子’为先导,一炷香后其余各位亦可加入辩论。但请注意,务必言简意赅、直切要害,切不可陷入空谈大论,更不可贬损同门。”王冼重申了一下论书的规矩,在茶案上的一尊香炉里立起一炷香,便走到五人身后的一把圈椅那坐下了。

论书开始了。

身居正中的赵芳最先起立开辩。看这姓就不一般,原来他家两代为御史中丞,掌管纠察官纪、谏言正纲的御史台。赵芳的祖父因刚正不阿、耿直谏言而被太宗皇帝赐同皇姓。他本人放弃了在汴京国子学受教的机会,反而来到这潜山书院,是“潜山才子”中唯一的一位世家子弟。虽然年纪轻轻,他却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老成持重的雍容气度,颇有当年祖父风范。

赵芳向台上台下众人欠了欠身,继而朗声说道:“众所周知,‘偃武修文’是太.祖皇帝在立国之初定下的国策。国策即为国本,必是对国家有益之事,方可立为根本。如今谈论利弊,是否出这论题本身就值得商榷呢?”说完,他又作一揖,落座回去。

“赵兄此言差矣。山长既选择此为论题,让我们暂且就事论事,先不要去质疑题目本身吧。”在赵芳左侧的游九言起身说道。他在五人当中年纪最长,本是汴京附近的京西路汝州一从九品的下县主簿。看他生的面相倒是平淡无奇,只因身穿一袭茶白葛衫,手中执一把墨竹画折纸扇,一开口说话便习惯性的捏着手中的折纸扇来回指点,也端的是有着彬彬有礼、君子如玉的气质,在这五人之中也颇为显眼。

“我认为,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战争不断,究其原因就是这地方藩镇兵力强于中央,或是武将过于专权、难以被中枢控制。因此,‘偃武修文’能起到抑制地方武力、消除中央隐患的作用,当然是利大于弊。”紧接着,陈琦起来发言。只见这人穿一件简洁精干的窄袖开衩紫衫,立身挺拔,蜂腰阔背。面相看似不易亲近,生的是冷目如霜,横眉入鬓。他来自于两浙路良州,家中三代事农桑,只生了他这一个读书人,自然是寄予了厚望。陈琦是一个非常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读书人的酸腐却是一点都没有的,倒像是枢密院里指点军机的大人一般。

吴猎一听这话立马夺声:“齐宋立国近百年,虽是久未战乱,但如今四周强国林立,北有大显强骑,屡犯边境;南有南汉,至今不敢忘其窜袭屠我两浙。而大理国、大夏,哪一个不是或蠢蠢欲动,或与强国珠胎暗结?若是再这么抑制军力,怕是哪天敌人都打到汴京城了,我们也凑不出一只能战之师啊!”吴猎来自于北疆河东路,父亲是戍边的一个低阶武将,他自然是有感而发。吴猎自幼习武,堂堂八尺五六的身躯,生的虎背猿臂,鲸目燕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他满脸的络腮髭髯,除了鼻、眼,面目几乎皆埋于其中。虽说穿着宽博灰衫,头戴一顶青纱山谷巾,说他是武人却远比是读书人要更让人信服一些,因此在潜山书院他便得了一个“神髯将军”的绰号。

台上你来我往的又是几轮,台下也议论纷纷,眼看大半支香都过去了。台上却还有一人尚未发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