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玄幻奇幻>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847章 夏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7章 夏国(2 / 2)

杜启颔首道:“我们如今实力不足,仅仅是一国。但我希望,将来我们是夏朝,我们的实力能真正超越大唐,那才是我的希望所在。”

上官仪道:“一定会达到的。”

柳正希、郭孝正也是郑重点头,眼中有着锐利神情。对他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也觉得一定会超过大唐。

杜启沉声道:“如今国号定为夏,接下来要涉及的,便是我们夏国所采取的官员制度,以什么制度最为合适。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官制体系都不同,各有创新。秦汉类似,却也有所变化,隋唐类似,但实际上变化也有一些。我们如今,当如何?”

上官仪道:“殿下,卑职认为大唐的官职体系比较合适,三省六部的官制,能各行其道,不会出现问题。卑职建议,采纳大唐的官职体系,纳为己用。”

柳正希道:“殿下,卑职也赞同。”

郭孝正摇了摇头道:“卑职不赞同。我大致能明白上官军师和柳长史的意图,因为三省六部制度,已经在大唐实施了。这样的一个官制,比较成熟。可我们夏国立国,焉能效仿大唐。我,反对这样的方式,不能和大唐一样。”

杜启也知道三省六部的制度,是成熟的官职体系,运转的效力高,且分门别类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出命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形成明确分工,实际过程中又相互牵制。

这机构唯一的缺点,是相权太大。自古封建王朝的演变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君权和相权的争夺。越是往后,到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实际上相权已经极大限度的削弱,权势都集中在皇帝上。

因为到后期,已经没有丞相。

一切是皇帝一言而决。

对于皇帝来说,掌握了无上的权利,不会遭到掣肘,是谁都希望的。杜启却清楚,一旦君权过大,到后世皇帝昏聩时,也极容易出问题。反倒是相权受到一定制约,但又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最能维持王朝的运转。

譬如嘉奖、万历时期,皇帝不作为,然而因为有内阁首辅,也就相当于宰相在,也能够维持朝廷的运转。实际上这些玩意儿,对杜启这样的开国君主来说,掣肘是不存在的。

机构的设立,对威望不足的君主有影响。对于杜启这样的开国君王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影响。

说到底,还是皇帝威望的事情,也就是能力的问题。皇帝有能力,即便臣子强势,臣子毕竟是臣子,终究处于弱势。

杜启思索了一番,说道:“三省六部的制度,沿用一部分废弃一部分。我们夏国,依旧设立六部,但六部官员全力增大,直接向皇帝禀报。另外再设立内阁,分为内阁首辅、次辅和内阁成员。内阁官员负责代拟诏书,批答奏折,决议政令。”

杜启最终采用的,是明朝的这一套体系。

以内阁负责政务运转。

在这一情况下,即便后世的君主昏聩,实际上也能维持朝廷的运转。所谓的篡位,其实越是到了王朝后期,越是困难。

原因很简单,军权的控制已经愈发严格,是严禁地方官员掌握军权。如此一来,只要不出现所谓唐代后期的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地方官员就不可能出现作乱的情况。

杜启暂时没有去考虑太多,他只是觉得明朝的内阁制度,相对来说他比较喜欢,便沿用了这一制度。

上官仪是有眼力劲儿的,一听到杜启的话,仔细的一琢磨,便明白内阁的重要性。这一权利的集中,甚至比三省更为厉害。不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无形中实际上削弱了相权,因为没有了封驳诏书的这个安排。

三省六部中,门下省负责封驳诏令。即便是皇帝的诏书,只要是门下省认为不合适,都是可以直接打回去的。

内阁这里却不行。

因为内阁首辅,必然是皇帝任命的。虽说权势集中到了内阁首辅,但实际上,却也是受到皇帝遥控的。

上官仪却没有去管这些,他觉得这是机会。虽说上官仪的资历,不可能直接做什么首辅,但是他将来,却是可以往首辅这个位置爬的。

那是权势的顶端。

上官仪立刻道:“殿下,卑职赞同内阁和六部结合的安排,有六部官员,加上御史台、以及大理寺、太常寺等各司其职,如此一来,自然能正常运转。”

顿了顿,上官仪继续道:“不过殿下这里,要全部按照这一划分补充完全,肯定力有未逮。创业之期,许多机构能省则省,把主要机构补充完整,便足够了。殿下,这是臣的意见。”

柳正希道:“殿下,臣也是赞同。”

郭孝正道:“臣也赞同。”

三人对于内阁的设立,都是极为赞同的。

我在大唐当侯爷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在大唐当侯爷》,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