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宋耻> 第二百七十三节 东西(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三节 东西(1)(2 / 2)

接着大石继续积蓄力量,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一直在东喀喇汗国边境游牧,等待机会。一直等了三年,打败他的东喀喇汗国大汗阿赫马德死了,他儿子易卜拉欣继位,这是一个无能之人。继位后,境内的葛逻禄和康里人趁机反叛,到处劫掠他的人口和牲口。易卜拉欣出了一个昏招,请在他边境游牧的契丹大军帮他平叛。耶律大石直接开进东喀喇汗国首都巴拉沙衮城,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游牧,并给这个地方改名为虎思斡耳朵,作为契丹汗庭。

东喀喇汗国请神容易送神难,在大石保证他继续统治,不进入巴拉沙衮城之后,易卜拉欣选择臣服大辽。耶律大石很轻易的就得到同为游牧部族的葛逻禄和康里人的归顺,控制了东喀喇汗国。

又等了三年,稳定统治。大石向境内各大城市和部落派去官员,不是管理他们,而是监督和催收税款。对于游牧部落,大石要求他们归附和提供士兵;对于定居的城市居民,要求他们缴纳税赋,一户一枚第纳尔金币,这种西域第纳尔,是贵霜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形制,一枚金币重八克左右,相当于两个小平钱的重量,比流行于西亚的大食第纳尔重两倍左右。

对于宋国百姓来说,这绝对是非常沉重的税赋,可能会让大多数人破产,甚至富户都支持不了。因为两枚小平金,相当于二十几枚小平银,相当于二三十贯铜钱。可是对于西域那些绿洲城市居民来说,他们反而觉得很合理。后来回教史学家称之为轻税。在大石向这些城市保证不进城,让他们保持自治之后,他们都愿意归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黄金在西域价值较低,这里盛产金沙,阿尔泰山别名金山。另外这里的绿洲城市,位于丝绸之路上,商业繁荣,城市居民主要是商人,更能承担赋税。

理顺了财政之后,大石开始进攻西喀喇汗国,进入河中地区,图谋费尔干纳盆地。因为大石领地里,始终缺乏大型农业基地,没有农业支撑,他养活不起太多人口。就好像没有燕云十六州,辽国就不可能控制草原一样。

这次大石轻易打败西喀喇汗国,但却没有乘胜追击,因为大石不想招惹西喀喇汗国的宗主国塞尔柱帝国。于是继续耐心控制地方,寻找西喀喇汗国的弱点,一直耐心等了四年。西喀喇汗国发生内乱,还是葛逻禄人作乱,西喀喇汗国派人向塞尔柱帝国求援。

葛逻禄人向大石归顺,塞尔柱帝国调兵十万,前来镇压。

这是一场争霸战,大石知道无法避免。错过这次良机,将不再有机会。所以决定接受葛逻禄人归附,试图避免大战,写信给塞尔柱帝国苏丹,请求他们不要攻打葛逻禄人。但塞尔柱苏丹桑贾儿威胁大石,让他改信回教。

战争不可避免,塞尔柱人集结兵力用了六个月时间,大石也在集结他的力量。其中包括从东方抽调力量,西域的部落,始终不值得信任。辽国时候,连草原部落都不信任,大石却必须依靠草原十八部,还得借用西域部落力量,他对自己部下的可靠性非常怀疑。

尤其是面对塞尔柱帝国,这是一个尚未衰落的回教帝国,占据着波斯、巴格达等地,实力强劲,大石不敢确信自己能击败对方。

由于这些年大石从李慢侯手里接受了五六万契丹人,他的可用兵力相对阔绰,没有可怜到用两万多人对抗塞尔柱的十万大军,大石动用的兵力高达四万,而且全都是可信的契丹人和燕云汉人,这四万精锐将塞尔柱的十万大军挤压进一处山谷,葛逻禄人从后方偷袭,最终在契丹铁骑的冲击下崩溃。

这就是卡特万之战,打的极其漂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朝跟大食爆发的但罗斯之战,因为都是东方势力和西方回教势力之间的争霸战争,而且都有葛逻禄人参与,不过这一次,葛逻禄人没有阵前倒戈,因为耶律大石是为他们而战。

耶律大石击败塞尔柱军队之后,原本的历史上,他依然很谨慎,占领西喀喇汗国的首都撒马尔干后,控制了费尔干纳盆地。之后派兵攻击绿洲国家花拉子模,在对方同意每年缴纳三万金币之后,就退出了哪里。大石两年后死去。此后西辽的扩张基本结束。

但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大石觉得自己力量足够雄厚,竟然希望追击塞尔柱帝国,想抢夺波斯和两河流域。

李慢侯并不觉得这是正确的,他觉得大石南下去夺取印度,可能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大石占领撒马尔干之后,追击的偏师轻易攻入呼罗珊,塞尔柱苏丹桑贾尔一味逃窜。桑贾尔的宰相、妻子被他生俘。

塞尔柱帝国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从呼罗珊往西进攻巴格达也好,往南夺取波斯也好,都有良好的农耕地区。

这也许让大石燃起了复兴大辽的希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这些地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